栏目导航
远渡重洋的美食:台湾客家擂茶的流变
作者:黄智绢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擂茶 
描述:蒐集了擂茶的相關文獻資料,以文獻來看,大陸地區的擂茶與臺灣的客家擂茶,最明顯的差異性在於對於擂茶的稱呼,大陸地區是以區域性來命名,而臺灣則是標示著族群飲食的特色。在相較之下,關於擂茶的的內容及材料部分也是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究透過文獻的蒐集,比較不同地區的擂茶內容及形製,以及實際訪問臺灣保有擂茶文化的家庭,梳理出擂茶在家庭中的飲食記憶的變化以及擂茶的轉變。 自1998年開始,在地方產業、本土文化意識的抬頭以及社區營造等政策的興起,在家庭中的擂茶被搬上客家飲食文化的舞臺,透過消費行為的模式成為「客家擂茶」。從本研究的觀察中,擂茶到客家擂茶,擂茶飲食文化流傳與轉變,呈現了客家擂茶在地化發展的面向,而這個流變也一直在持續運作當中。
地方有线电视客语新闻之阅听人收视行为研究:以大苗栗客家话新
作者:黄雅欣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家 族群媒体 阅听人研究 收视行为 使用与满足 有线电视 
描述:的實務問題。
本研究以苗栗有線電台視的「大苗栗客家話新聞」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人口變項與閱聽人收視行為、偏好、動機之間的關連和影響因素,共計完成1011份有效問卷。研究發現:(1)大苗栗客家話新聞的主要收視群為:中壯年(31~50歲)、中收入(每月2萬至5萬元)、大學院校學歷、服務業與軍公教人員,具備客語能力的客家人為多數。(2)受訪者收看大苗栗客家話的頻率以偶爾為多數,晚間時段收看,較喜歡生活新聞,主要動機以「關心地方議題」、「關心社區活動」資訊型與「支持客語文化」社交型為主。(3)收視行為、偏好、動機會因人口變項而有所不同;收視頻率、偏好與收視滿意之間存在正相關,與動機亦存在正相關;收視滿意與收視動機存在正相關。
經由勾勒出苗栗地區客語地方新聞節目的閱聽人收視行為,本研究建議地方有線電視業者應:1、加強社區民生議題報導;2、增加專題製作以吸引不同收視族群;3、加強記者客家母語發音訓練;4、強化族群媒體內涵;5、善加尋求製作資源。研究結果除有助有線電視台、族群媒體經營者對市場需求的掌握,規劃新聞節目製播方向及效益;更從分析特定族群對非主流媒介的實際使用情況,增加學術上對地方客語新聞節目閱聽人的理解,拓展國內族群傳播研究的完整性。
客家族群的家庭价值观和网络类型之实证研究:族群之组间与组内
作者:冯竹敏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城乡差异 世代 族群 家庭价值观 网络 
描述:卷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族群組間以客家、閩南、外省三族群為分析群組,組內則以世代、父親教育程度、南北區域、城鄉差異等對客家族群進行分析討論。透過實證研究發現(1)客家族群與閩南族群的家庭價值觀相差無幾,都比外省族群還要傳統,但在情感面項,三個族群都認同家庭在心中佔有很大的份量。(2) 客家族群並未因為重視家庭,而忽略對其他網絡的經營;但是在功能型社團上,閩南與客家兩族群則明顯表現出態度消極,相較之下,外省族群對於社團的參與,則較為積極。(3) 客家組內比較中,在群體規範方面的價值觀,現代化程度較淺者(六十年次以前、父親學歷較低、居住在鄉村),觀念較傳統。(4) 六十年次以前者、父親教育程度較低者,對於家庭表現出高度重視,但在朋友網絡的經營則不那麼積極;六十年次以後者、父親教育程度較高者,所重視的網絡則恰好相反。(5)南北區域的畫分,對家庭價值觀或對各類型網絡態度並未有所影響。但城鄉差異之下,對教條性質的價值觀有明顯影響,但在本研究中,對網絡態度,差異則不夠顯著。以往的客家族群總被視為與其他族群格格不入,由研究中看到,今日的客家族群,並沒有獨異於其他族群,影響行為、態度,不再是族群,個人背景影響更甚。
客语课程与教学之行动研究 ─从台北县国小客家籍学生的认同与
作者:陈锦田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家籍学生 族群认同 
描述:討論,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客家族群認同課程方案的建構上,課程方案的內涵必須涵蓋族群認同要素,同時結合客家文化資源,妥善設計教學主題,配合適當的教學策略,據以建構課程。
二、結合語言和族群認同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族群認同學習的課題上,獲得基礎的認識與理解。
最後,本研究基於以上結論,分別就未來國小教師在客家語課程與教學活動實施與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客家文化体验课程之研究
作者:刘国裕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家文化 体验课程 幼教师 
描述:為資料蒐集方法,本研究採取文件分析法,根據所上述所蒐集資料進行歸納、統整及分析,研究結果顯示: 一、以體驗方式進行客家文化課程確實有其必要性。二、教師是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中的領航員。三、多元學習方式有助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之進行。四、行前教育在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五、課後複習是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六、教師臨機應變能力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關鍵。七、客家文化體驗課程不易進行教學觀察及記錄。八、客家文化體驗課程設計與執行不易。九、配合地方資源設計有助於客家文化體驗課程的推行。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實施客家文化體驗課程提出數點建議。
成人参与社区大学客家课程学习经验之研究-以桃园县二所社区大
作者:钟淑萍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学习经验 客家课程 社区大学 
描述:文獻蒐集分析與探討,了解成人參與課程學習之相關理論及研究,再對授課教師、學員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學員參與客家課程之學習經驗。期望本研究之發現,能提供社區大學、教育工作者、學員及後續研究者一些參考。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動機來自傳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對客家文化的好奇心、為取得專業證照以增加就業機會、為了工作需要、對教師的認同及建立社交關係。 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需求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面向: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獲得精巧的技能、有可發揮所長與展現自我的舞台、建立交誼關係及提升客語能力。 3.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態度,可歸納為以下五個面向:自我的學習態度良好、課程具實用性、教師教學認真及用心、與同儕互動熱絡及學習環境適當。 4.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困境來自: (1)個體本身因素:自信心不足、客語能力不足、基本技能不足及年齡太大。 (2)外在因素:照顧家庭、工作忙碌及學習環境硬體設施不足。
清末横山地区的地缘社会
作者:邱慧娟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地缘社会 新区域地理 横山地区 环境威胁 隘垦区 合股经营 客家 垦户隘 
描述:有部分平埔族竹塹社企圖於此地開荒,但皆屢墾不成。隨著漢人步伐逐漸向沿山推進以及淡水開港後國際市場對於樟腦的需求,本區因位置與山利之故,雖然有水患頻仍與原住民出草等環境威脅,仍吸引為數不少的墾民入內墾荒,特別是善於經營坡地的客家人。
在人群開始進入橫山地區後,設隘防止高山族原住民的出草活動是維護墾民生命財產的第一道防線。但因清代治薹政策的消極保守,設隘工作僅能由民間自行籌辦,本區境內便陸續由資本家或墾佃集資設隘防止原住民出草,分別設置了三個不同的墾區莊,形成墾戶隘制的開墾型態。這些投資的資本家或墾佃,基於不同的目的於本區投資,但「合股經營」與「來源複雜」是其共同的特色,而本區的人群組成也因此深受拓墾組織的影響,形成不同民系人群混居的現象。
在人群組成雜異的情形下,本區客家人士居民必須拋開傳統血緣與原鄉地緣的羈絆,與當地鄰近的住民相互合作與結合,或透過租佃關係,或經由婚姻關係的建立,在面臨共同的環境威脅時尋求互助的管道。因此本區因而形成一個以在地地緣為主要凝結力量的地緣社會。
客家节庆活动的网络治理途径分析 以南投县国姓乡「抢成功系
作者:王秀云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网络治理 社会资本 抢成功系列活动 
描述:結果與影響。本研究係以探討南投縣國姓鄉「搶成功系列活動」的由來、網絡治理的運作模式、策畫執行推動小組成員間的互動狀況、及網絡治理與社會資本運用之分析為旨趣所在。重要研究發現如下:一、節慶活動需要以當地之特有文化歷史為背景設計主軸、並輔以當地獨有之地方特色、自然景觀或農特產品為行銷利器,才能達到持續的能量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二、政府部門、營利組織與非營利組織之間需建立友善的網絡夥伴關係。其中需要倚重非營利組織採中立角色居中溝通、協調,才容易達到資源整合的成效。三、鄉內非營利組織單位成員若較多或彼此重複的比例較高,互動的機會增多,則默 契會較佳,對活動的配合度也較好,累積社會資本的能力相對提高。
台湾社区总体营造之研究-以新竹县「内湾地区」为例
作者:陈思洁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社区 社区总体营造 新竹县 内湾 
描述:四原則。旨在了解內灣地區社區總體營造之歷程,及其所面臨之問題與困境,進而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結果發現,內灣地區的社區總體營造影響有正面與負面,包涵經濟與文化層面,其正面效應以經濟層面為主,包括: 一、商業化帶來經濟收入提升:如店租收入、工作所得、土地與房價增值。 二、年輕人回流,替社區注入人力與活力 三、提升內灣知名度,有利發展觀光產業 文化層面包括: 一、地方特色文化館的經營:如內灣戲院、劉興欽漫畫發明館、林業展示館。 二、生態資源推廣:如螢火蟲、櫻花季、桐花祭。 三、彰顯客家文化:如客家創意美食、客家花布、客家創意產業等。 四、鐵道文化的保存與發揚 負面效應為: 一、商業掛帥,人心變的自利,不利公共事務推行 二、環境衝擊:如垃圾問題、噪音汙染、空氣污染、交通堵塞、違章 建築、攤販凌亂。 三、利益糾葛、派系鬥爭 四、地方意識被過度的商業化淡化,彼此分歧,難有共識 透過深度訪談後,歸納出六項內灣目前面臨之困境: 一、社區主體意識不足,外來文化破壞地方特色 二、街道景觀失序,聚落建築面臨更新困境 三、自然景觀面臨商業開發後所帶來的衝擊 四、企劃人才的不足 五、商圈經營缺乏永續發展理念 六、地方民間社團能量、文化事權分散,亟需整合 因此,內灣地區在未來發展之具體做法包括: 一、確立發展定位 二、結合鄰近生活圈,把規模擴大 三、公部門方面應: (一)發揮公權力,整合地方文化事權 (二)建立溝通平臺,鼓勵民眾參與 (三)發揮創意,尋找「藍海策略」 四、地方社區營造團體則必須: (一)放下本位成見,開啟合作對談 (二)維護街道整潔,美化商圈環境 (三)鎖定特色主題,彰顯內灣特色 (四)培養企畫人才,貫徹由下而上 透過深度訪談及檢視後發現,內灣目前之社區總體營造,雖尚未符合「由下而上」、「自立自主」、「居民參與」、「永續發展」四項原則,但亦不算失敗,而是尚在進行的過程中,內灣地區憑藉本身豐厚自然與人文資源,未來發展仍值得期待,另外,目前地方團體,與公部門已開始省思與尋求突破,內灣之社區總體營造正朝向「由下而上」、「自立自主」、「居民參與」、「永續發展」四原則邁進。
台湾客语分类词谚语:隐喻与转喻之应用
作者:彭晓贞  录入时间:2014-11-17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客语 分类词 谚语 隐喻 转喻 
描述:基礎。此外,本研究針對Radden (2003) 所提出以轉喻為基礎的隱喻之四種來源分類提出修正。 除了呈現認知語意機制,文化制約之世界普遍性及台灣客家文化之特殊性也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展現出來。最後,透過Lakoff and Turner (1989) 所提出的生命物種之大鏈隱喻,我們了解諺語所表達的最終概念是以人為中心,而且諺語通常帶有勸世的功能。簡言之,本論文藉由探討認知語意機制如何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運作,呈現人類認知過程以及展現台灣客家文化。